與腸道有關的五種皮膚問題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可作為抵御傷害和微生物攻擊的防御屏障。腸道內有數萬億個微生物群落,與宿主長期健康密切相關。腸道和皮膚之間存在雙向的相互作用。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改變(菌群失調)會增加宿主的易感性并破壞粘膜的免疫耐受,進一步會影響皮膚健康。

痤瘡、皮炎、濕疹、牛皮癬和酒渣鼻等多種皮膚病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
1、痤瘡
如果你正在經歷痤瘡,你也可能正在經歷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微生物會影響組織的脂肪酸分布,也可能影響皮脂的產生以及皮脂的脂肪酸組成。皮脂腺受損可導致痤瘡,事實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大多數的痤瘡患者的腸道菌群發生了顯著地改變。
許多研究已經證明了口服益生菌或益生元可以影響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甚至可能發揮免疫調節作用,進而改善皮膚健康。補充益生菌、益生元可以改變腸道微環境,從而治療或預防痤瘡。
2、皰疹樣皮炎
皰疹樣皮炎是一種以發際線、前臂靠近肘部、膝蓋和臀部最常見的瘙癢起泡為特征的疾病。其實這種癥狀還有個別名叫做“腸道疾病的特殊表現”。
研究表明,皰疹樣皮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種針對轉谷氨酰胺酶等抗原的抗體,表皮型轉谷氨酰胺酶是其自身抗原。皰疹樣皮炎的發病除與遺傳和麥膠敏感有關外,還可能與腸道菌群微生態失衡有關。
3、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是一種自身免疫問題。濕疹以持久或續發的皮疹,以發紅,水腫,瘙癢和發干為表征,可伴有結痂、剝落、起泡、開裂、出血或滲血。濕疹能夠影響不同年齡的人士,而且患病率最高的人群是兒童。
這些年研究發現,濕疹的發生很可能跟我們的腸道健康直接相關。菌群失調會導致消化功能受損,可能會出現真菌感染和真菌性的腸炎,以及引發其他的癥狀。對于腸道菌群失調要及時治療,可以口服益生菌,雙歧桿菌來調節一下腸道的菌群,保持平衡。
4、牛皮癬
牛皮癬(銀屑病)也是一種表現在皮膚上的自身免疫性問題。牛皮癬患者的皮膚癥狀包括隆起的斑塊或銀白色鱗屑,有些人還會有關節腫脹、僵硬和疼痛。
科學研究發現,相較于常人,牛皮癬患者腸道的有益菌群多樣性降低,有益菌的數量也明顯低于健康人群,腸道菌群明顯失調,促炎細胞因子水平升高,這可能是由于細菌從腸道進入血液引起的。
有益菌對腸粘膜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如果有益菌群減少,腸黏膜就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護,其屏障受損,通透性增加,過敏物質和毒素細菌就很可能通過受損的腸黏膜到達血液等其他器官,進而誘發炎癥性或過敏性皮膚病,比如牛皮癬。
5、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主要發生在面部,其特征是持續性面部發紅,通常位于面部中心;像痤瘡一樣的紅疙瘩;鼻部肥大;眼部問題,表現為眼睛和眼瞼腫脹。
酒渣鼻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人們認為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卻不知道酒渣鼻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系。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在酒渣鼻患者中的發病率是健康對照者的10倍,糾正SIBO可改善酒渣鼻的臨床癥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可能影響酒渣鼻的發生。在一項研究中,近50%的酒渣鼻患者同時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對這種感染的治療導致了皮膚癥狀的顯著改善。

很多皮膚病,根源就是腸道菌群紊亂。想要保護皮膚,就需從保持腸道菌群健康開始。益生菌具有改善腸道屏障功能, 恢復腸道微生態健康, 刺激宿主免疫系統和對抗炎癥等作用,在預防和治療皮膚疾病方面有巨大的潛力, 當我們皮膚出了問題不要只做表面工作,要從內出發補充益生菌調整我們的腸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