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體內的益生菌會“不夠用”?
益生菌作為腸道內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繁殖,優化腸道環境,平衡腸道菌群。如果體內的益生菌數量減少,有害菌大量生長繁殖,腸道菌群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腹瀉、便秘、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過敏等癥狀,可以說95%以上的疾病都與腸道菌群失衡有關。

我們人體內的益生菌有400多種,總數達到了百萬億以上。既然人體內的益生菌數量如此之龐大,為什么還會不夠用呢?
一、正常新陳代謝
人體內益生菌雖然多,但是它的壽命卻十分短暫。科學家赫夫納格爾發表的《益生菌的革命》研究成果中發現益生菌與其他生命形式一樣也有生老病死的過程,益生菌會經歷適應期、生長期、穩定期和衰亡期四個階段,在之后益生菌就會隨著腸道垃圾一起被排出體外。如果益生菌在死亡之前不能增殖出下一代就會導致體內益生菌總數減少。正常情況下刺激益生菌增殖需要多吃粗糧,里面膳食纖維能夠刺激益生菌增殖。
二、與有害菌對抗
在日常的飲食中,很容易攝入一些不干凈的食物,這就會導致體內有害細菌的增多,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不適。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夏天吃完燒烤后肚子會不舒服,這就是因為燒烤的食物不夠干凈導致的,有害菌進入我們的腸道中消耗掉我們自身的益生菌,久而久之,體內的益生菌就會越來越少,從而導致更嚴重的疾病發生。
三、腸道老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腸道功能減弱會為有害菌生長提供條件,使得益生菌處于劣勢,導致部分益生菌消亡。因此很多老年人患有便秘、腸道疾病以及免疫力下降,很大原因就是益生菌的流失。
四、被抗生素殺死
現代人濫用抗生素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人不知道抗生素在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殺死了很多有益菌,導致人體內的菌群失衡,引發一系列的疾病,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補充大量的益生菌。
五、腹瀉導致
益生菌死亡后會隨著排泄一同排出體外,但有時候被排出去的不僅是死菌,活菌也有可能被帶出體外。如果排泄次數太多,就會導致體內大量活性益生菌被帶出體外,造成益生菌數量減少。因此,在腹瀉的時候適量補充益生菌不僅有助于緩解腹瀉問題,有效縮短病程,還能補充損失的益生菌。
六、缺少食物餓死
益生菌需要有充足的食物才能夠“茁壯”成長,完成刺激免疫系統、合成有益人體物質的種種使命。當日常飲食中缺少提供益生元的食物時,益生菌就會因為“斷糧”而無法生存,所以人體適當補充益生元及益生菌是很有必要的。
腸道微生態是人體內最為復雜的微生物系統,隨著年齡的增大,生活習慣的改變,腸道內的益生菌數量減少,致病菌增加,從而導致腸道菌群紊亂。益生菌對腸道微生態的平衡和人體健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日常補充益生菌有助于增強腸道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腸道充滿活力,身體才能更輕松!